【南方日报】李江帆:推进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发展

发布日期:2014-05-19

      作者:李江帆(作者系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网站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克强总理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我看来,其主要思路是通过促进投入工业的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增长(即投入软化),引领工业提质增效升级。

      生产要素软化:服务形式生产要素比重增大,实物形式生产要素比重下降

      生产性服务或生产服务,又称生产者服务,原指为工农业提供的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随着生产概念由工农业生产扩展到服务业生产,生产服务越来越广泛地指为三次产业提供的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

      根据服务对象,生产服务可分为第一产业生产服务(农业生产服务)、第二产业生产服务(工业生产服务)、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服务业生产服务)。相应地,生产服务业指为三次产业提供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行业。生产服务业按其作用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服务的核心层,这是直接作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服务,如研发、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生产管理等服务;二是生产服务的外围层,这是作用于流通过程的生产服务,如物流、商贸、金融、会展等服务;三是生产服务的相关层,这是作用于生产者和投资环境的生产服务,如为生产者服务的商务旅店、餐饮、娱乐、休闲服务,配套商务服务等。

      从存在形式看,生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物形式的生产要素,如设备、工具、原料、材料、燃料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二是服务形式的生产要素,如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科技、信息、商务、金融、物流服务等生产要素。在生产要素中,服务形式生产要素比重增大,实物形式生产要素比重下降,就是生产要素的软化。因生产服务业生产软生产要素,所以,生产要素软化与生产服务业发展,是同一现象的两种说法,意味着服务形式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物形式生产要素的替代。

      生产过程中软生产要素对硬生产要素的替代可推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

      分析表明: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增长,即生产过程中软生产要素对硬生产要素的替代,具有推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的作用。三次产业消耗生产服务占生产要素的比重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上升;发达国家三次产业消耗生产服务的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对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需求都日趋增长,服务形式生产要素占生产要素的比重趋于上升,而实物形式生产要素的比重趋于下降。

      通过工业生产要素软化,引领工业提质增效升级,目的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发展生产服务业作出部署,在我看来,既包括增大工业生产领域的软投入,也涉及增大工业流通领域的软投入。总的来说,目前国务院发展生产服务业的主要关注点是工业生产服务。主要思路是通过工业生产要素软化,引领工业提质增效升级。基本方法是通过生产服务供给的增大和创新,刺激工业服务需求的增大和升级(在这里工业服务需求被视为动态变化的)。一方面,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在人力(大力培养生产服务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财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和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对认定生产服务业给予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物力(推广设备融资租赁,完善财税、土地、价格等政策,信息化和发展互联网)上对工业生产服务投入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国内生产服务业供给的增加。另一方面,在生产服务业的部分领域(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领域)有序放开外资准入限制,并以简化审批、投资便利化等手段鼓励中国企业境外投资。

      这一切目的是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这是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宏观调控思路的创新:不再依赖刺激投资和工业外延扩大,而是通过刺激生产服务业扩大服务需求,把调结构和稳增长结合起来,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

      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战略定位:在全国重点推进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在特大城市拓展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在农村和城镇地区着力发展第一产业生产服务业

      根据生产服务业发展规律,并借鉴国际经验,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应采取如下战略定位:在全国重点推进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在特大城市拓展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在农村和城镇地区着力发展第一产业生产服务业。全国重点推进第二产业生产服务业,考虑了我国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的实际,而在特大城市拓展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则体现了产业结构的发展将引起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比重的上升趋势。因此,在全国贯彻国务院部署发展工业生产服务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应该重点推进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推进服务形式生产要素发展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

      根据我国以往经济发展的教训,推进服务形式生产要素的发展,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

      一是避免思路雷同,以搞运动的方式发展服务形式生产要素。国务院关于生产服务业的部署,是根据生产要素软化趋势和我国生产服务业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提出的,需要结合实际执行。如果把国务院列出的“产业清单”当作所有地区发展生产服务业的“标准”规划清单,不考虑当地实际和城乡特点,以搞运动的方式,在全国各地“照样画葫芦”推进生产服务业发展,很有可能在新一轮发展中,造成某些服务行业的一窝蜂发展和第三产业的“产能过剩”。

      二是避免按发展工业的模式发展服务形式生产要素。以往发展工业的模式是搞工业园区。但不少工业生产服务企业,或是对工业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改造、优化、升级,或是工业“跨界”兼营生产服务,需在空间上与工业企业紧密结合,利用原有厂房和办公室就可以提供服务,不一定要集中在服务园区。不少生产服务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扩大服务半径,实现远程服务,如无必要,不一定需集中在一个办公楼或一个园区。更没有必要一个镇搞一个生产服务业密集区。

      三是避免按“供给决定论”发展服务形式生产要素。在服务领域,如不考虑服务输出,服务产品是满足本地消费的,服务供给规模受服务需求的严格制约。因此,应按“供需决定论”来推进生产服务业发展。既要考虑有没有服务供给条件,更要考虑有没有服务需求条件、服务需求半径实际有多大、服务需求量是否达到足以支撑服务业独立化的起点规模。

      作者系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网站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澳门新葡平台网址8883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是教育部重大课题“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11JZD02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