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全国政协委员毛蕴诗谈“职工权益”

发布日期:2014-03-06
“职工权益”成最热关键词
《工人日报》(2014年03月05日 02版)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记者郑莉 邹倜然)“提高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建立职业病救助基金”,“把恶意欠薪施工单位拉入信用‘黑名单’”……今天政协工会界别在小组讨论中,“职工权益”成为提及率最高的关键词。 

      今年两会上,每个人都对“全面深化改革”寄予期望,而工会界委员更在意:如何通过改革消除不公、缩小差距,确保改革成果惠及职工群众。 日前,一项调查引起全国政协委员毛蕴诗的关注:广大劳动者实际收入增长缓慢,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相协调,尤其是一线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收入更低,多在2200元到2600元之间。全总调查显示,70.3%的职工对当前工资收入水平表示“一般”或“不满意”。

      2006年全国两会上一次经济界联组座谈,当经济学家、企业家都在畅谈如何发展经济时,毛蕴诗委员却“不合时宜”地提出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当时我觉得收入分配不公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8年过去了,让毛蕴诗委员感到“严峻”的收入分配不公依然存在于企业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特别是企业管理层与职工之间。“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应早日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细则,落实劳动报酬比重提高和职工工资增长的具体目标。”毛蕴诗委员说。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当坚持职工群众总体受益的原则。”委员们直言,改革是为了让民众生活得更好。

      在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张世平委员心中,有一个关于林业职工的“小账本”:10.8万国有林场职工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4.7万职工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12年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年平均收入1.6万元,仅为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人员的34.5%……

      “在制定新一轮改革政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从源头上避免造成新的困难职工群体。”张世平委员关注的这部分职工群体有着广泛的外延,包括矿区、林区、垦区职工,城市下岗、转岗、买断工龄职工,因病致贫和困难行业职工,等等。 

      与此同时,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陈荣书委员提醒,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将不可避免导致产能过剩企业被淘汰。对此,应“先开渠、后放水”,充分考虑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对利益受损的职工给予合理补偿。“要处理好改革与分享的关系,需要明确规划表、路线图。”陈荣书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