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劲松教授:先在天上飞,然后再落地——2017年全国MPAcc财务会计与审计案例教学研讨会内容分享
文章来源:无来源 浏览次数:87 发布时间: 2017年10月30日
10月20日,2017年全国MPAcc财务会计与审计案例教学研讨会在青岛科技大学成功举办,会计教指委委员、我院谭劲松教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宋德亮教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范勋三位“大咖”为大家奉上了精彩报告,会议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我院谭劲松教授在会作了题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体会”的报告,以下为报告内容:
PART 1 大学应该教什么?
报告伊始,谭教授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如此丰富的情况下,课堂、老师、校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谭教授阐述了一些他的思考。他认为,首先我们要理解MPAcc项目,理解课程、课堂、MPAcc项目三者的关系,理解它们与大学的关系。在目前环境下,老师需要培养在各个层级中可以进行操作又了解原理的人,同时让他们还有向上走的空间。如果只是在底层进行操作,恐怕不会长远,但如果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的话,工作也不会很顺利。俗语说“传道、授业、解惑”,解惑是老师的事,是零散的;授业是系统的,是传授知识;传道是给逻辑,包括专业逻辑和人生逻辑。老师要站在MPAcc项目的高度理解课程,课堂是课程实现MPAcc培养目标的一部分,要将课程融入MPAcc课程体系,融入会计专业知识体系,融入大学教育体系。课程是一棵树,是森林中的一棵树。要做到眼里有树木,心中有森林。
PART 2 如何理解实务导向?
谭教授指出,实务导向不是操作导向,不是准则讲解,而是原理与实务的结合。实务导向与学术思维是不矛盾的,学术思维可以帮助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与体系化。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是知识点,而是知识体系(哪怕是非常小的知识体系),是逻辑。老师一定要教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教他们如何解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基于常识和知识的结构化积累,是观察能力和体系结构的体现;思考问题基于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是解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体现;解决问题基于科学合理的方法,是操作能力和技术技巧的体现。实务导向需要从原理(理论)到准则(实务),先在天上飞(原理),然后再落地(准则)。
PART 3 采用何种教学方式?
随后,谭教授为大家呈现了他的主要教学方式,包括实务特色、问题导向、案例教学、小组作业、案例讨论等。谭教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求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谭教授指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注重源知识,重视阅读“理论性”文献的必要性,既要有结合实际的亲度,也要有脱离实际的高度,源于实际又超越实际。源于实际主要指准则和案例,超越实际主要指指导准则的逻辑,包括专业逻辑和应用逻辑。准则可以经常变,但专业逻辑不会变,变的是应用逻辑。原理不变,实务在变,要教会学生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此外谭教授还强调,老师们要将研究、教学和实务结合起来,要关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案例,注意积累。可以采用讲座、课堂讨论、分组演示、案例作业、案例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讨论要求老师多关注资本市场和一线业务的例子,案例教学要求老师弄明白为什么要案例教学,不要为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
谭教授风趣幽默的演讲给大家带来许多启发,会计教指委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徐玉德教授点评道:
谭教授就财务会计课程的一些认识、教学内容、案例教学等方面跟大家进行了交流,虽然时间有限,但是内容很丰富。我最大的感受是,任课老师如何做到课程实务与理论相结合,如何通过这种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最关键的。谭教授很谦虚、很风趣、很幽默,他说自己讲得内容“很水”,但我感觉两个小时只展示了他的“冰山一角”。谭教授刚刚说他不愿意多出来,但我们希望谭教授可以多参加会议多多跟老师们交流,否则这个“冰山”不管是冰上还是冰下早晚都化成水了,那就是“真水”了。
谭教授的报告也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 参会老师1:案例、课程与课堂间的关系很有启发。
· 参会老师2:谭教授对MPAcc“实务”特点的理解很到位,学习!
· 参会老师3:会计理论课程的授课方式非常吸引我!
· 参会老师4:前面理论部分和案例作业的设置很有意思。
· 参会老师5:谭教授的课程演示非常实用!希望可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