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春:突发疫情下如何把握新的创业机会?
突发疫情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挑战和机会并存。在疫情的危机时期,既存在着风险和困难,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2003年非典时期,在中关村商场租柜台售卖刻录机和光碟的刘强东改变方式,直接从网上发货,由此走向全国市场,才有了后来的京东商城;而阿里在非典时因为一位员工感染非典,企业大楼被封闭隔离,马云迅速调整工作方式,让员工在家隔离和网上办公,企业业绩在这期间不降反升,实现了逆市增长。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在突发疫情面前创新而寻求突破的成功典范,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比2003年非典更为严重,也要求企业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创新和变革。而现在的互联网、平台经济、智能化发展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可以预计,在这次疫情之后,我们很多的产业和市场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疫情和创新将重新塑造我们的商业格局。
这次疫情将给之后的发展带来哪些重要的创业机会?这只有企业家在市场中去发现和创造。与其问哪些是疫情之后的创业机会?不如问,如何发现和把握未来的创业机会。创新创业无疑是我们这次面向未来、战胜疫情的根本出路。这里给出几点如何把握机会的建议,供企业家参考:
1.企业应专门设立“应对疫情与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将短期内的应对与较长期的创新创业结合起来考虑。短期内应对疫情主要是解决尽早复工复产、疫病控制时期的员工雇佣和工作安排、尽一切可能完成订单发货等急迫任务,而创新则是根据这次疫情的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对行业和企业的冲击影响,而发现和创造创业机会,实现疫情之后企业的创新发展;
2.就创新发展方面,企业应一把手牵头,充分征求各部门负责人特别是一线人员的意见,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好市场调研、创新战略调整、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改进或转型、新技术与新产品-服务的开发、商业模式和组织变革等一系列的计划;
3.市场调研不仅是理解需求,更多是了解行业发生的变化和新挑战,如这次受冲击较大的餐饮酒店旅游影院零售等服务业,在疫情下暴露出传统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无力感,在家泛娱乐业之后必然会产生新的机会。而无人机运送、生鲜电商、影院的转型等都是迫切的需求;
4.了解同行业领先企业的变化,建立创新联盟,共同解决未来的问题,创造创业机会,实现产业的转型。疫情带来的行业机会仅举两例:
(1)结合疫情对行业提出的要求进行战略创新,尤其是服务业,如餐饮旅游酒店影院等,需要加强对于网络化、不在场消费和服务场景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运用新的技术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组织创新如平台化来改善企业在极端情况下的经营运作能力,创新产品、服务方式以及商业模式;
(2)在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针对一些特定在家群体的居家产品和服务,如:在家购物、物流、在家教育、在家工作、娱乐、健身等产品和服务,相对于之前的快捷服务业(如麦当劳),在家服务和应急服务可能成为未来具有潜力的创业创新市场,这不仅仅是服务于偶发性的如这次的疫情事件,也对于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人、病人等,都是有着较为稳定的社会需求的。
5.中期的任务是根据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挑战,对现有产品、服务和组织、供应链、渠道等进行变革和创新,甚至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如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并行,更多地采用新技术等;
6.较长时期(三年或以上),需要分析行业较长时期的发展趋势,并考虑不同行业相互融合以及跨地区(国际化)发展的机会集合,还需要对供应链重构及商业模式变革进行战略布局。但这些都需要提前考虑所需的人才、融资和战略计划,并根据市场和技术环境变化保持适当弹性和进行适时调整;
7.制造业需要重新布局其制造和物流供应链,在不同地区甚至进行国际化的布局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是应对如疫情或其他危机重要的战略举措。可以预计,跨国公司或国际化企业在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上具有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原因在于其全球化的生产、销售、供应链以及创新体系,局部地区的疫情风险可以通过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来加以补偿。在这一意义上,可以预计,疫情之后,中国企业将更多地走向国际创业,这将为企业降低不确定性和稳定经营创造价值;
8.中小企业因为抵御风险能力较低,更需要进行应急管理和组织的创新。在平时做好应急压力实验,设计在应急情况下如何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和检验自身的抗压能力。
9.疫情也是自然给予人类的警示,让我们重新思考和改变生活和工作的方式,疫情也因此给我们未来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技术发展指出了方向。我们的创新不能只是针对病毒开发新药,而是要开发出与环境自然和谐相处、健康生活和工作及娱乐的产品和服务,而这一将社会责任、绿色发展融入一体的绿色创业将无疑在疫情之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