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安教授做客我院“管理学杰出学者”系列讲座:走近“区块链数据挖掘”

发布日期:2020-09-29

9月17日,我院“管理学杰出学者”系列讲座第57期在善思堂M102举行。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北京化工大学余乐安教授带来主题为“区块链数据挖掘”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我院李仲飞教授主持。

1

李仲飞教授主持讲座

余乐安教授在本次报告中介绍了关于区块链数据挖掘的研究进展。他首先从区块链的起源与基本概念讲起,阐述区块链技术产生的背景与相关发展。通过分析“津巴布韦货币贬值”和“麦道夫世纪诈骗”两个经典案例,他指出中心化信用体系问题积重难返是区块链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通过密码学建立了一个不依赖任何中心、完全分布式的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0可编程货币,2.0可编程金融,3.0可编程社会,应用场景包括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数字票据、物联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等。他还进行了场景形象举例,将“微信组局”这一日常场景与区块链对应概念联系起来,以便在场师生更好地理解区块链概念。

1

余乐安教授作报告

接下来,余乐安教授重点讲述了数据挖掘、商务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数据挖掘的四类基本功能。其中,大数据与区块链有五大不同之处——大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数据、侧重于信息的整合分析、是一种间接的数据库、试图用数据说话、强调个性化;而区块链是典型的结构化数据、系统信息相对独立、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直接数据库、试图用数学说话、具有匿名性。数据挖掘/商务智能主要侧重解决四类问题:预测、分类、聚类、关联问题。他还对区块链数据挖掘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总结,包括深度挖掘、智能监控、流向分析等。

 

随后,余乐安教授报告阐述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区块链进行数据挖掘的必要性,并分享了区块链数据挖掘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他通过介绍“数字货币交易溯源与身份识别”“基于LSTM集成的区块链数字货币价格预测”“典型数字货币期货交易策略构建与实证分析”等几项研究工作,加深了师生们对区块链数据挖掘应用场景的理解。他提出了一些关于区块链数字货币的经济学思考,如是否应该反思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中的理性假设、比特币的背后机理等。

 

报告结束后,余乐安教授与师生开展了热烈讨论,认真解答师生们的疑问。最后,李仲飞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余乐安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

余乐安教授,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现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被高水平论文引用近4000次,Google Scholar引用8100多次,H指数为48,多篇论文被评为“世界前1%高被引论文”和/或“世界前1%热点论文”。先后获得世界前1%中国高被引学者、加拿大研究理事会全球Top 1%高被引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务智能、大数据挖掘、经济预测与金融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