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体育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六稳”工作要求,完成“六保”工作任务,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按照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1〕5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质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和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全员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将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合力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就业工作机制
1.全面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列入学校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研究;分管领导靠前指挥、攻坚破题拟出台《mg冰球突破官网入口就业工作奖励办法(暂行)》《校、院、教研室(教师)三级包保责任制(暂行)》,通过政策保障,实现全员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就业工作。
2.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招生就业处负责组织推进、部署分工,负责协调党政办公室、组织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武装部(保卫处)、团委、研究生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就业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办法和任务清单,督促落实,协同配合,为二级学院提供条件支撑和服务保障。
3.二级学院成立就业工作专班。各二级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院长担任组长,承担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党总支副书记和副院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具体落实。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就业专题会议,研究处理就业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主动担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4.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按照就业工作“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对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5.加强就业工作督导督查机制。招生就业处负责定期通报毕业去向落实进展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数据,建立就业工作“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三级督查机制,完善就业工作“通报、约谈、反馈、问责”机制。主要校领导定期督查学校就业工作,听取就业工作汇报;毕业去向落实率较低或降幅较大的二级学院,由联系校领导负责约谈该学院党政负责人;招生就业处负责定期督查各学院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期督查包保教师就业工作进展情况。
6.加强舆论引导和氛围营造。树立就业育人和就业创业典型,及时总结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在就业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有效发挥学校官网、办公OA平台和“哈体学工”“哈体青年”“体育佳“”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导向作用,大力加强对就业工作、就业政策、就业典型的宣传报道,全面营造“人人关心关注就业、人人支持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深挖就业资源,完善促进就业工作体系
7.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新兴领域开辟就业岗位。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依托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导向,找准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结合点,大力拓展和挖掘就业岗位信息来源。充分发挥黑龙江省涉体育类高校就业协作体牵头单位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优势,共享就业资源。
8.及时掌握各地各行业就业政策和高质量就业信息。加强与省内各地市和全国重点城市人社部门的联系,积极发挥各二级学院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校友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及时掌握并梳理各区域内毕业生引才政策和需求动向。
9.建立高质量的毕业生就业基地。依托并加强与我校专业相关的优质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主动对接国内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和本省市行业内企业,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建立长期、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
10.完善就业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依托教育部“24365”就业服务平台、黑龙江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和学校“一网、一门、一次”校务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供需双方的岗位需求、求职意向的数据库和发布平台,运用大数据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简化毕业生派遣工作流程,力争“学生少跑腿、对接变精准、服务更高效”。
11.全方位做好用人单位的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预约宣讲、就业指导、简历提供、招聘面试等就业服务保障工作,健全用人单位服务保障机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互动,全力做好保障服务工作。
12.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就业服务合作。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密切合作,积极开展区域性、行业性网络招聘活动,促进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提高招聘成功率。建设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平台,
(三)面向国家需要,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
13.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定期开展以“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乡村振兴一线就业,落实好“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和“大学生村官”等国家政策性就业项目。在继续做好政策引领和服务保障同时,更加注重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切实做好“心系祖国需要、志愿服务基层”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
14.积极服务龙江强省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人才强省战略,积极宣传国家振兴东北、振兴龙江的发展战略,围绕“后冬奥”时期冰雪体育运动、冰雪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开展留省就业主题教育和招聘活动,为毕业生留省就业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更多毕业生服务龙江、扎根龙江、创业龙江。
15.认真落实大学生征兵工作。开展征兵宣传教育进校园、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典型报告会等活动,积极做好征兵宣传和政策宣讲工作。畅通入伍绿色通道,保障优惠政策落实,确保大学生士兵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强化精准指导,全方位加强学生就业教育
16.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发挥好“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作用,聘请国内、省内和校内专家组成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 ,面向2022届毕业生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咨询服务,特别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等群体求职心理、面试技巧、简历设计等方面培训。
17.精准掌握学生就业动态。辅导员、专业教师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要掌握每名学生的就业意愿和现状,针对毕业生中的慢就业、“尼特族”等现象,要主动进行教育引导,要采取切实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帮扶,激发学生职业兴趣,教育引导学生尽早树立职业意识、充分做好就业准备。
18.建立健全实习实践机制。加快推进校企校地合作,加速建设一批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开发更多就业实习实践岗位,帮助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现就业。
19.构建就业信息“防火墙”。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院要精准识别就业信息的真实性,所有发布的招聘信息要严格审核,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20.定期开展就业安全教育。高度重视毕业生权益保护,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提高维权意识、防范各类招聘欺诈和“培训贷”陷阱,切实保护学生权益。
(五)坚持“一生一策”,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21.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少数民族学生等重点群体实施“经济上扶持、信息上首推、心理上疏导”三位一体的帮扶措施,准确把握和及时跟踪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和思想动态,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逐步建立对重点群体“一帮一”帮扶机制,加强对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引导和帮扶,确保重点群体及时就业,充分就业。
(六)规范就业管理,完善就业统计发布机制
22.坚持就业工作专项督查和就业统计核查。严格执行就业工作“四不准”规定,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和问责机制,发现问题一经查实,按规定严肃处理。二级学院要分类建立毕业生数据库,认真核实汇总数据,动态跟踪管理,信息精准到人、精准到项。规范制定派遣方案,对填报数据和关键信息负责,务求准确、及时、无水分。招生就业处要加大核查力度,实时更新监测数据,加强状况公布和监管反馈,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准确。
23.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分析。要准确客观全面反映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工作进展、就业与招生和人才培养的反馈联动等情况,做好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分析。
(七)完善反馈机制,深化高等体育教育供给侧改革
24.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一体化联动机制。积极发挥就业状况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反馈作用,从“供给侧”出发,不断完善就业与招生计划、专业调整、人才培养、经费保障联动机制,促进学校育人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积极申办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25.建立毕业生跟踪问效制度。逐步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数据库,采取多点采样和长效跟踪等形式,全面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充分发挥就业大数据对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持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保民生的角度、促发展的要求、作教育的使命开展就业工作,强化使命担当,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就业工作责任落实落靠
就业工作是系统工程,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线。开展就业工作要在校、二级学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协调联动、紧密配合。各二级学院要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总支书记、二级学院院长作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确保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业工作无思路、无举措和无效果的单位,与学校年度考核相挂钩。各单位要主动承担工作,切实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全员发力,形成就业工作“一盘棋”新格局。
招生就业处
2022年3月25日